|
 |
|
作者:梯亞
出版社:燈塔出版一人有限公司(澳門)
初版日期:2025年09月19日
再版日期:
定價:380 元
ISBN:9789998177239
EAN : 9789998177239
叢書系列: Guia Editora
/
平裝 / 256頁
|
|
|
|
|
|
|
 |
|
談論香港電影的書有不少,只有這本讓你特別開胃。
用飲飲食食,向香港電港致意
用食物,記住一個城市
你可能已經看過不少香港電影了,但有留意過當中出現的飲食場面嗎?
你可知道:
▎香港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就和「吃」結上姻緣,而且片名就是關於一種食物?
▎燒鴨和燒鵝兩樣都很受歡迎,但到底哪一樣比較常出現在香港電影裡?
▎香港電影中的黑社會聚餐,通常吃些什麼?
▎在《明月幾時有》中,彭于晏要特別帶去給周迅吃的,為什麼是眉豆茶果?
▎乾炒牛河大家都很常吃,但其實「「濕炒牛河」才是始祖,你吃過未?
▎竟然有人為了好好吃一盒叉雞飯而差點賠上性命?是哪部電影?
▎香港電影中的解酒方法五花百門,你嘗試過的有哪些?
▎半個世紀以前香港年輕人最喜愛的戶外活動中,與飲食相關的是什麼?(不是BBQ)
▎香港電影史上,能藉幾塊蘿蔔糕就引出一場重頭戲的編劇,到底是何方高人?
▎喜歡臭豆腐的夥伴們,知道搭配臭豆腐最獨特和美味的吃法是什麼嗎?
▎香港電影史上最令人心酸的生日會又是哪一個?
▎港人愛吃咖喱原來與十八世紀隨英國人同步抵達香港的印度人有關?至於要怎樣煮咖喱才最好吃,有一部香港電影裡有特別招數,到底是哪一部?
(部分答案在此頁,看下去就有)
飲食是日常生活之本,也是反映地方文化最鮮活的憑據之一,更是每個人對家鄉最親切的記憶。
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香港電影當中,呈現了無數香港的日常生活形態,其中飲食,就是最道地和具表達力的元素,也由此產生了不少與食物相關的電影。
香港電影與飲食結緣甚深,但卻少人探究其中所反映的文化脈絡、社會變遷,還有使人目不暇給的自由想像與創意。
★這是超級影迷經年累月的觀影紀錄,更是狂熱書迷的文化考據和飲食盤點,這是落足料並鑊氣十足地泡製出來的,半個多世紀香港電影飲食之書。
(以下為部分答案,其他在書中尋)
由香港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就和「吃」結上姻緣。影片叫《偷燒鴨》,攝於一九O九年,導演(據說當時還未出現「導演」這個詞)朱少坡同時也是戲裡演偷燒鴨的演員。不知道是否來自這部短片的基因,在後來的香港電影裡也相繼出現過偷燒鴨的場面。
--〈偷燒鴨〉
香港電影史上,能藉幾塊蘿蔔糕引出一場重頭戲的編劇,唯有張愛玲。在張愛玲編劇、王天林導演的《南北一家親》(一九六二年)裡,廣東佬梁醒波與「外江佬」結怨,不許兒女與外省人拍拖。
--〈好在還有蘿蔔糕〉
早已本土化的咖喱魚蛋, |
|
|
|
 |
|
梯亞
土生卻不怎麼土長的澳門人,遊走於多個城市,現居香港。大學先後修讀文學和電影,著有散文集《愚樂版》、《無聲喧嘩》、《唐吉柯德的工資》及攝影集《短暫悠長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