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賴衍宏
出版社:鴻儒堂出版社
初版日期:2024年03月31日
再版日期:
定價:500 元
ISBN:9789866230752
EAN : 9789866230752
叢書系列: 外調
/
平裝 / 300頁
|
|
|
|
|
|
|
 |
|
推薦序一
本書可以說是一部充分發揮賴衍宏氏嚴謹學術研究成果的論述。
關於以往「皇民文學」研究,下村作次郎將皇民化運動的起迄定義為77事變後的1937年8月14日至1945年8月15日的8年間;對此,賴氏根據『周金波日記、雜記』中的「演旨」,論斷皇民化運動在1930年代初就已經開始,而提出增加「皇民化啟蒙運動期文學」,可以知曉其研究是如何細緻入微。
再者,關於「皇民」一詞的來歷,找出它來自於『續日本紀』中的詔敕,即桓武天皇為平定東北地區「蠻夷」之「亂」而頒布的延曆2年(783)6月辛亥條:「今聞、?東諸國、屬有軍役、每多?弱、全不堪戰。即有雜色之輩?浮宕之類、同曰皇民、豈合如此。…(中略)…專習用兵之」。該點發揮了賴氏在日本頂尖的東京大學鑽研古典的淵博知識。更聚焦於「皇民化」一詞,針對該用語的來歷,江間常吉『皇民化運動』(1939、東臺灣新報社臺北支局刊)之所以含糊曖昧,推斷它可能被用來掩蓋皇政宣揚會渴望武官總督的「皇民化」脈絡。另一個隱瞞的例子,則指出向山?夫『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民族運動史』(1987、中央經濟研究所刊)未提到右翼民族主義運動的精神領袖之一的鎌田正威。隨後,推定最早將皇民化運動寫成第一首短歌的日期是1935年10月8日,這是一項基於對臺灣短歌實例精心調查的實證考察,也是只有對臺灣短歌有深厚造詣的賴氏才能作出的研究,對於我這份推崇,他顯然當之無愧。
近年來,能夠處理大量資料的數位環境逐漸完善,從前難以獲得的原始資料現在也相對容易取得。這些研究條件的變化正為臺灣文學研究開?新的地平線。日本統治臺灣的功罪,必須由臺、日雙方的研究人員從一個廣泛的眼界來討論。賴氏可以說正是一位處於這場辯論核心的研究者!
當我訪問臺灣時,我有機會參加臺灣歌會,並聽取了蔡焜燦氏的發言,他繼承臺灣歌壇代表吳建堂(孤蓬萬里)氏的事業,而從2008年出任代表。當時,一得知我在奈良女子大學當老師,他就以格外想念的心情提及1945年他在奈良市高?加入岐阜陸軍航空整備學校奈良教育隊(現在的奈良教育大學)的時光。在奈良教育隊,很多時間都花在一般科目上,而不是飛機維修等專業領域,據說教官教導:「你們這些年輕人,應該會成為臺灣未來領導者。必須成為臺灣的頂尖人物。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加把勁、更努力地學習」。我相信,當時是京都帝國大學的學生、因學徒出陣被徵召入伍的李登輝前總統一定是以同樣的決心努力向學。
作為戰後出生的日本人,我感到安心的是,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