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陳亮宇等
出版社:前衛出版社
初版日期:2025年05月15日
再版日期:
定價:400 元
ISBN:9786267463994
EAN : 9786267463994
叢書系列: 自然人文系列
/
平裝 / 0頁
|
|
|
|
|
|
|
 |
|
|This is so Dutch|
■創立於2011年的荷蘭冬天,繼《新荷蘭學》後,臺灣介紹、討論荷蘭最重要的平臺【荷事生非】,再度出版新作
■專注在「轉型」、「社會」、「環境永續」三大面向
■陳欣新.Ying C. 陳穎.Olivia 董芸安-專文推薦
「自在,是荷蘭傳統上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舒適,則得益於它精心規劃的城市設計,將自然與人文景觀和諧地交融。而這一切,皆奠基於荷蘭自認為「小國」,必須務實地面對現實並克服挑戰。」-
陳欣新(前中華民國〔臺灣〕駐荷蘭代表?2019-2024? 外交部禮賓處處長)
「無論我們個別的經歷有多麼不同,我相信荷事生非所有的成員與作者、曾經有荷蘭生活經驗的人們,抑或對這個國家感到好奇的朋友,都能透過本書,再次體會我們曾經的好奇與疑問,感受那些試圖追根究底的動力,最終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相伴尋求一個讓不同個體、群體都能生活得更自在的社會環境。」─
Ying C. 陳穎(荷事生非Oranje Express共同創辦人、飲食作家、「Ying C. 一匙甜點舀巴黎」主理人)
「關於這本書的創作者們以及背後的更大群體--荷事生非團隊,我是這麼理解的:知識的移民者,以專業知識為底蘊、探究精神為根、文字敘事為花的人們,誕生並茁壯於2010年代自媒體蓬勃發展的網路土壤中。」-
Olivia董芸安(荷事生非Oranje Express共同創辦人)
荷蘭,和你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
跟著荷事生非,穿梭低地國的過去,來到現在,迎向未來,
讓我們看他們的歷經的變遷和轉型,如何創新.怎樣永續!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我們很常以一雙充滿美好想像的眼睛,看到世界(特別是歐美)各國令人讚賞的一面。不過,除了自由、寬容與商業創新等一眾美好詞彙,荷蘭更深層的社會面貌究竟是如何呢?
從近千篇文章精選,最核心關鍵的22篇好文。
分別就轉型.社會.環境永續三個面向,討論荷蘭的光明與陰暗,荷蘭的職場、對待多元性別或許沒有比較平等,對待職業婦女也有自己的問題。打醒你對「荷蘭的月亮比較圓」的美好憧憬後,本書收錄一個較少被媒體報導的話題──荷蘭人深入骨子裡的運動文化。如果你好奇荷蘭人除了騎自行車還擅長什麼運動、他們瘋哪些運動賽事,以及在哪些運動賽場上表現亮眼,請看書中詳細的整理。
在荷蘭,環境永續理念已深植於社會各個層面,成為國家政策和日常生活的核心思維。我們將從多角度探索荷蘭如何體現永續發展,包含循環經濟的推動、與自然共存的空間型態,以及因應氣候變遷的能源轉型策略。 |
|
|
|
 |
|
Nakao Eki Pacidal|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2009年至荷蘭萊頓大學從事歷史學博士研究,之後定居荷蘭。現從事文字創作、翻譯、原住民運動。已出版小說《絕島之咒》、《韋瓦第密信》等,翻譯書籍《故道》、《野性之境》等。
台客J|一個在荷蘭這個低地國生活的台客,目前在荷蘭從事金融相關工作。
朱庭葦|來自美食之都臺南,受荷蘭完善的都市規劃與創新理念深深吸引,到荷蘭求學工作。擅長永續生態的都市轉型規劃,後來延續荷蘭why not的精神,在臺灣跨領域到科技新創闖蕩。懷念在荷蘭的精彩回憶,更懷念荷蘭薯條。
余柔璇(Oceane)|生於臺南、長於臺北,旅居美國、法國、泰國,落腳於荷蘭。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管理學院。任職企業幕僚、顧問,現為商業與數據分析師。擅長解析流程但熱愛獨自旅行的隨興,以理性為生卻沉迷文字中的感性。
吳婧儀|臺北人,荷蘭阿姆斯特丹應用科技大學時尚企業創建碩士。碩士論文聚焦於推動時尚紡織業的永續和循環經濟發展。現職為臺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致力於國內淨零和循環經濟的相關議題研究與發展工作的推動。
宋致誠|現正在一個跨國的人權組織中努力為臺灣爭取影響力。曾混跡於社福、政策圈,希望盡自己一點力讓這個社會進步一點點就好。為逃避工作而到海牙海灘邊念一年書。深深著迷於多元、開放又包容的荷蘭政治精神。
李沛恩|住在平鎮的中壢人。爸媽以為我在荷蘭研究住宅政策和城市規劃,但其實天天忙著採購打折食材,探討如何煮出熟悉的臺灣味。有成功用荷蘭超市的披薩麵團做出水煎包。
林千毓|來自嘉義沿海小鎮,本業是空間規劃設計領域,曾就讀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Urbanism track。閒來無事就四處遊逛街巷、展覽和聽講座,樂於從生活觀察體驗中發現靈光。期待透過自身小小的力量,影響臺灣的實質環境、社會文化變得更多元包容。喜歡吃薯條、養觀葉和香草植物,在荷蘭學會如何生活,下輩子想當一隻貓。
林育瑄|嘉義人,熱愛食物、攝影與旅行,當過記者也做過政治工作,對糧食安全和食農議題、氣候調適有高度興趣,所以選擇到很農的瓦赫寧恩大學念書,希望找到在進行永續轉型同時、兼顧弱勢族群權益的方法。
林宓|花蓮人,相繼於北緯56度至1度間生活,善於流浪與空間紀錄。遊歷四十國,擁有非著作但等身的手繪日誌;作品尺度常穿梭於描繪城市與家具之間,尤醉心於刻畫他人日常。
林宜萱|台夫特理工大學建築碩士畢。在學期間,於荷事生非平臺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