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達賴喇嘛說止觀-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三個錦囊 |
|
|
作者: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比丘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
出版社: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初版日期:2021年07月02日
再版日期:
定價:480 元
ISBN:9789860609639
EAN : 9789860609639
叢書系列: 佛法與活法
/
平裝 / 560頁
狀態:正常
|
|
|
|
|
|
 |
|
捨離對入定與神通的奇思異想,
我們從修持心的寂止出發,
發現身心寂靜的安樂,
觀見一切法如幻如化,如影如響。
揮起止觀雙運的空性智慧之劍,
斬斷無明之根,證得正覺。
【封底】
◎「皈依」即是把自己交託給佛、法、僧三寶
皈依三寶是進入佛陀法教的殊勝之門。「皈依」意味著我們把自己交託給佛、法、僧三寶,接受他們所給予的修行指引。它也是一種內心對修持所立下的誓約,激勵我們謙卑地尋求心靈的指引。
◎「止」與「觀」的不同在於心處理對境的方式
一般而言,禪修有「止」與「觀」兩種。安住修主要用於發展「止」,觀察修則用來發展「觀」。「止」與「觀」之間的差異不在於禪修的對境,而在於心處理對境的方式。「止」是心一境性地專注於對境;「觀」則深入地分析對境,藉以瞭解對境的特相。
◎止觀雙運能帶來正等正覺
修持寂止成為佛教修行法門的最重要標準在於,它是透過皈依三寶而持守。是什麼讓它能夠帶領修行者通往涅槃與正覺?當止觀雙運結合解脫的熱望與了證空性的智慧,它就能夠通達涅槃;當它與菩提心、了證空性的智慧相結合,就能夠帶來正等正覺。
◎念佛是誰?
許多人結合阿彌陀佛的法門與禪宗的禪修,把心專注於持誦阿彌陀佛的名號。當禪定達到穩固時,他們「回光返照」,觀察那個正在禪修的心,並且問:「念佛是誰?」悟性高者會被這個問題弄得一頭霧水,生起大疑情,直到突然之間有所突破而了證空性。
◎菩薩從事如幻的空性禪修
菩薩力圖去了悟身、受、心、法的自性空,以及「人」是以身、受、心、法為緣而假立。菩薩也試圖去確立身、受、心、法因為心而施設,它們做為假有的對境,身如幻,受如夢,心如虛空,法如浮雲。菩薩如此地從事如虛空、如幻的空性禪修。
|
|
|
|
 |
|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比丘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本名丹增.嘉措,1935年生於青海省安多,兩歲時被認證為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1959年流亡印度,在達蘭薩拉(Dharamsala)成立西藏流亡政府至今。達賴喇嘛為中藏和平奮鬥,於1989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此外,他更放眼世界,關懷地球,致力提倡慈悲、寬恕、包容、知足與自律等以佛教為本的價值觀,促進世界各大宗教傳統之間的和諧,為人類的心靈幸福不斷地努力。曾三度來台弘法,在台也擁有廣大具信弟子。
◎達賴喇嘛相關著作
眾生出版:《達賴喇嘛說金剛經》、《收拾書包成佛去!》、《如來藏,藏如來》
比丘尼圖丹.卻准(Thubten Chodron)
比丘尼圖丹.卻准是達賴喇嘛的美籍弟子,1977年成為佛教比丘尼,經年在美國各地巡迴弘法。她成長於美國洛杉磯,1971年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之後在南加州大學擔任研究員。在亞洲、歐洲與美國進行多年的研究與傳授佛法之後,她在華盛頓州創立舍衛精舍(Sravasti Abbey),並且擔任住持。她是一位廣受歡迎的演說者,以實際可行的方式,說明如何把佛教法教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成為數本暢銷書的作者,其中包括《我想知道什麼是佛法》(Buddhism for Beginners),同時也是堪蘇爾.蔣巴.德卻(Khensur Jampa Tegchok)的著作《洞見空性》(Insight into Emptiness)的編輯。
若欲取得更多關於比丘尼圖丹.卻准的資訊,請參見:sravastiabbey.org 與 thubtenchodronbooks.org。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