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朱書漢、宋德熹
出版社: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初版日期:2017年11月10日
再版日期:
定價:300 元
ISBN:9789860537550
EAN : 9789860537550
叢書系列: 臺灣文學叢書
/
平裝 / 208頁
狀態:缺書
|
|
|
|
|
|
 |
|
市長序 儲備臺中的人文精神
局長序 「百年城」的五道歷史光芒
前 言 滿載一世紀的蘊藹蒼蒼
第一章 從無到有──鐵道工務科到臺中火車站
運轉起點:火車站的誕生
開通:縱貫線通車到臺中火車站改建
滿城的奉迎歡慶:皇太子行啟到中部臺灣共進會
陰霾:臺中大地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第二章 蛻變重生──戰後第二代臺中火車站
方興未艾:火車站的增建
時代的眼淚:站前的吊腳樓
現代化的一大步:鐵路電氣化與雙線化
拉鋸戰:火車站的拆除與保留
第三章 破舊立新──第二代到第三代臺中火車站
地動山搖:九二一大地震後的再生
中區罩陰影:SARS的衝擊與站前區域衰退
鐵道飛上天:新臺中火車站的建設與鐵路高架化
再見,老屋記憶:消失的臺中火車站周圍建築
第四章 探尋遺蹤──臺中火車站旁的糖鐵
充滿糖香的鐵道痕跡:曾經存在的中南線糖鐵鐵路
改組大角力:從同業組合到運輸會社
多災多難的中南線鐵路
乘載戰後的凋敝:戰後的中南線與南北線
欲振乏力:中南線的衰亡
第五章 輕簡出發──臺中火車站旁的手押臺車線
鑽入城市的輕便車:臺中火車站周邊的手押臺車軌道
普及市井:手押臺車的營運狀況
已成追憶:手押臺車的衰落與其鐵道拆除
第六章 行旅踏查──臺中火車站與鐵道軸線的周圍建築
曾經的桂花香:臺鐵舊宿舍群的時光斷片
豐收的儲存地:臺中火車站周邊倉庫群
果香盈室:臺中香蕉物流與巴洛克式街屋
最後的防守:防空壕及碉堡群
結 語 駁坎上的鐵道
後 記 作為一輛火車頭
附 錄 臺中火車站大事紀
參考書目
序/導讀:
儲備臺中的人文精神/林佳龍
近年來,做為宜居城市臺中市吸引各地的民眾陸續移入,人口大幅成長,躍居全臺第二大城,同時民眾對生活品質的訴求相對提高,人文精神也隨之抬頭。政府應如何規劃城市願景,以符合市民期待,這一步極為重要。
現今的臺中,能受到愈來愈多人的認同,過去打下的基礎功不可沒。許多在地的民間團體在此基礎上,活絡熱切地在臺中各地舉辨藝文活動,布置閱讀、品茗、及享用文創餐飲的舒適生活空間,或透過舉辦讀書會、講座等不同方式推展這座文化之城,使它的生活面貌、運轉軌跡可以清楚地被自身與外界所認識。而市府的文化團隊也不落於人後,以出版的力量凝聚這些人文精神,用以滿足這座對自身文化越來越有自覺的城市。
為了與過去眾多學術性的調查研究報告做區別,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特別策畫出「臺中學」叢書,以故事傾訴當地,以圖片還原環 |
|
|
|
 |
|
朱書漢
時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所碩士生,因有感於臺中中區的沒落,以及中區在文化與城市行銷上的弱勢,因此積極記錄與行銷臺中市中區的故事,也撰寫與編排如《大墩報》、《手繪小京都》等地方刊物。此外開設名為「寫作中區」的粉絲專頁,定期報導臺中及臺灣中部地區人文歷史,歡迎關注的朋友按讚追蹤。
宋德熹
本名宋德喜,臺東縣成功鎮人,臺大歷史學博士,現任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教授會理事主席,曾任中國唐代學會理事長、興大總務長、創產學院代理院長、歷史系主任。專長為歷史文創、經營謀略、詩文創作、社區營造。曾獲興大服務傑出獎、建教合作績優獎、特別貢獻獎、兩次國科會大專生專題計畫指導有方獎,並以《檔案中的校園變遷》榮獲第四屆國家機關檔案管理「金檔獎」成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