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線上購物 郵政商城
 
書籍搜尋
 
知青頻道   宇河文化
 
     
 
 
 
 
 
   
 
 
 
台灣在民國-1945~1949年中國大陸期刊與雜誌的台灣報導
作者:許毓良
出版社:前衛出版社
初版日期:2018年02月09日
再版日期:
定價:700 元
ISBN:9789578018365
EAN : 9789578018365
叢書系列: 台灣文史叢書
/
平裝 / 692頁
 
狀態:正常
 
 
台灣戰後關鍵四年,從進步島嶼到絕望深淵。 「中華民國」人如何看待台灣? 台灣如何透過中華民國的角度看見自己? ※本書特點 一、蒐集中國1400餘篇雜誌、期刊與98張圖片的龐雜史料,首次浮出水面讓世人看見的另類台灣史觀。 二、以戰後時期的「中華民國」視角來觀看台灣,全書呈現輕鬆且故事性濃厚的台灣圖像,能夠重新認識混沌不明的戰後台灣。 三、集結1945至1949年間台灣的政治事件、社會脈動、經濟產業、旅遊景點等珍貴資訊,具有深入淺出的觀點與解讀。 ※關於本書 台灣地處亞洲的邊陲島嶼,卻又身陷地緣政治的風暴中心,在世界舞台的競逐中,無法避免地遭遇數次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以及封建官僚的掠奪榨取,而始終處於複雜的歷史脈絡與認同混亂中。戰後台灣進入了現代史上最關鍵的四年──1945年至1949年,台灣處於二次大戰後的國際情勢,以及中國內戰、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敗退來台的夾縫中,猶如一艘太平洋上遭逢狂風暴雨的孤舟,已無法回頭,卻仍不知彼岸在何方。 在這樣曖昧的時間點,「中華民國」如何認識、理解曾為日本殖民地的隔海島嶼?短短四年間,從「光復」到敗退,這些片面理解台灣歷史,對台灣社會的想像,將台灣視為「歷史以來的迷惑者」、「太平洋戰略的美女」的別稱,如何形成錯綜複雜的歷史,深刻影響至今? 本書作者許毓良為台灣少數專精中國所藏相關台灣史料的學者之一,以過往因反共氛圍而被忽略的中國雜誌、期刊史料為範圍,從中進行1945至1949年間台灣相關報導的史料挖掘與研究,試圖從「中華民國」視角來探討戰後初期的台灣,雜誌、期刊相較於報紙新聞,更具有分析、評論與批判的特性,進一步剖析歸納出當時中華民國──中國知識分子對於台灣的好奇與想像。 本書以戰後四年間,中國的雜誌、期刊對台灣的報導為本,其來源遍及中國各主要城市,內容可分成政治、社會、經濟、旅遊四類主題,可見當時中國各地的雜誌期刊,對於台灣有相當豐富的觀察與解讀,甚至對國民黨在台灣的施政,引發二二八事件也有不少詮釋與批判,全書縝密爬梳史料後,將描述出一段在海峽之間激盪洶湧的戰後台灣史。 ※名家推薦 李筱峰(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溫振華(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 ※專文推薦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維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序
 
 
許毓良,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1971年出生,新北市中和區人 1997年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畢業 1999年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畢業 2004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畢業 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2007年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迄今 會議與期刊論文已著有六十餘篇,主要專長領域:台灣史、清史、軍事史、海洋史。 曾發行研究相關之專書:《清代臺灣的海防》、《清代臺灣軍事與社會》、《台灣二二八大慘案華北輿論集》
 
 
 
 
 
 
 
 
客戶專線:02-27953656     客戶信箱:red0511@ms51.hinet.net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Red Ants Books Co .,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