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人類學最佳入門書★ 旅人所到之處,會對當地帶來什麼影響? 當地人要如何回應,才能避免觀光的負面衝擊?
隨著觀光的盛行,旅遊已經成為一種全民運動。
旅人玩什麼、吃什麼、住什麼、買什麼,無一不影響在地人的生活。
許多國家也將觀光當成發展經濟的良方,認為可以振興都市空間、阻止農村經濟下滑、促進地方創生。
但是,觀光真的能振興經濟嗎? 當觀光衝擊在地文化與環境時,該怎麼辦?
本書整合了人類學者的觀光研究,分析什麼因素影響了一地的觀光走向。 為什麼有些地方的文化遭到觀光吞噬,有些卻因而有了復甦的契機? 為什麼有些地方的觀光收益流入大財團手中,有些卻能留給當地人? 作者以全世界觀光發展的案例,包含婆羅洲、峇里島、日本、泰國、阿爾卑斯山區、美國印第安地區、哥斯大黎加、貝里茲等等,展開以下討論: .人們為何想旅行?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旅行是讓不同地方的人了解彼此?還是加深刻板印象? .「他們好像不夠傳統?」當遊客期待看到原住民傳統的生活方式,而當地人實際上已過著現代生活時,我們該如何思考「傳統」? .當傳統技藝與祭典成為觀光表演時,對於當地是好是壞? .誰從觀光得到了好處,誰承擔了觀光的代價? .如何評估觀光發展的利弊得失? .你的理想不是我的理想?當生態旅遊的保育理想,危及當地人的生計時,該如何權衡? .觀光如何成為國際政治的一環,成為國與國之間威脅利誘的工具?
作者呼籲在發展觀光時,應將底下原則奉為圭臬:永續的資源管理、真實與公正地呈現旅遊地點與當地人、想辦法讓觀光收益可以平均分配給當地人。 在台灣發展國際觀光之際,透過書中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將能進一步思考為什麼要發展觀光、以及要發展哪一種觀光,其中的收穫與代價會是什麼? 本書希望當人們進一步了解觀光的社會與文化影響之後,可以讓我們所有人成為更有見識、也更懂得尊重的旅人。 【新版特色】 " 更新、精煉與擴充前一版內容 " 持續關注觀光對社會、文化、經濟與環境影響
|